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j

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最新规定是多少天(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最新规定)

  • 法律知识学习j
  • 2023-04-05 23:40:02
  • 手动整理

本文由ChatGPT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4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知更鸟-做您学习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

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最新规定文章目录:

放心,还是能休158天!女员工产假到底应该怎么休?

女职工三期(经期、孕期、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三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实际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近日,《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正式公布,自2020年3月8日起施行。女职工从经期、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各种假期和待遇,《特别规定》均予以明确。


怀孕七个月以上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关于产假,《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依法享受奖励产假60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2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2个月未满4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30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未满7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42天产假;怀孕满7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75天产假。


用人单位给予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下列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有劳动定额的,相应减少其劳动定额;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规定的哺乳时间可一次使用,也可分开使用。对距离用人单位较远无法回家哺乳的,经本人申请,产假后的哺乳时间可以折算成一定天数,与产假合并使用或者单独使用。


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请假期间的待遇由双方协商确定。


此外,对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期女职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在劳动时间内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有劳动定额的,适当减轻劳动定额;对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确需保胎休息的,保胎休息时间按照病假处理。


每年一次妇科检查,计入劳动时间


《特别规定》全文共二十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


《特别规定》明确,用人单位不得在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其他合同中与女职工约定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其结婚、生育等合法权益的内容。


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结婚、怀孕、休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限制其晋级、晋职、评定专业职务,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对于经期女职工,所从事劳动需2个小时以上连续站立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间休息时间。用人单位为在职女职工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发放卫生费。


《特别规定》要求,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实际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特别规定》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女职工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鼓励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者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女职工提供福利性1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


另外,用人单位应当每年为女职工安排1次妇科常见病筛查,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定期组织女职工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长沙报道


各地产假都能休几天?最新汇总一览表来了

产假、生育假、育儿假……


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几天假?


近日,全国多地


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


延长生育假期


加码“生育福利”


宝爸宝妈的“法定假期”有多长?


来看图↓↓↓


4个知识点 带你了解什么是产假


什么是产假?


产假一般是指女方生孩子及哺乳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由《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产假和生育假有什么区别?


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生育假一般来说应当与产假连续使用(包括双休日),但不能将产假和生育假完全混淆在一起,两者的享受和使用条件有一定区别。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计划生育假是指男女方实行计划生育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如:结扎、放环手术后等,由各地计划生育条例进行规定的。


产假遇上法定节假日顺延吗?


产假遇到法定节假日一般不顺延,产假已包含法定节假日。但个别城市,如上海规定婚假、生育假、陪产假遇上春节可顺延3天,产假同样无法顺延。


休产假后当年是否还有年假?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产假是针对生育女职工的一种特别规定,是一种特殊权利,而年休假是针对所有职工的一种普遍规定,是一种普通权利。对女职工而言,不能因享受特殊规定权利而丧失普通权利。因此,生育的女职工休了产假后,仍然有权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这些生育保障更安心!


多地增加育儿假


为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全国多地在延长产假的同时,增加了育儿假。


北京、上海规定,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重庆规定,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1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6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的育儿假。


另外,海南、广东、陕西、云南、内蒙古、广西、山东、湖南8地拟增设育儿假。至此,云南共有158天育儿假,30天护理假,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有两个以上不满3周岁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切实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规定,确保女职工享受产假、生育奖励假,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相信随着各地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


配套措施的相继跟进


爸爸妈妈们可以更加安心地


享受自己的特殊“假期”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各地产假都能休几天?最新汇总一览表来了

产假、生育假、育儿假……


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几天假?


近日,全国多地


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


延长生育假期


加码“生育福利”


宝爸宝妈的“法定假期”有多长?


来看图↓↓↓


4个知识点 带你了解什么是产假


什么是产假?


产假一般是指女方生孩子及哺乳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由《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产假和生育假有什么区别?


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生育假一般来说应当与产假连续使用(包括双休日),但不能将产假和生育假完全混淆在一起,两者的享受和使用条件有一定区别。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计划生育假是指男女方实行计划生育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如:结扎、放环手术后等,由各地计划生育条例进行规定的。


产假遇上法定节假日顺延吗?


产假遇到法定节假日一般不顺延,产假已包含法定节假日。但个别城市,如上海规定婚假、生育假、陪产假遇上春节可顺延3天,产假同样无法顺延。


休产假后当年是否还有年假?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产假是针对生育女职工的一种特别规定,是一种特殊权利,而年休假是针对所有职工的一种普遍规定,是一种普通权利。对女职工而言,不能因享受特殊规定权利而丧失普通权利。因此,生育的女职工休了产假后,仍然有权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这些生育保障更安心!


多地增加育儿假


为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全国多地在延长产假的同时,增加了育儿假。


北京、上海规定,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重庆规定,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1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6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的育儿假。


另外,海南、广东、陕西、云南、内蒙古、广西、山东、湖南8地拟增设育儿假。至此,云南共有158天育儿假,30天护理假,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有两个以上不满3周岁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切实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规定,确保女职工享受产假、生育奖励假,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相信随着各地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


配套措施的相继跟进


爸爸妈妈们可以更加安心地


享受自己的特殊“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产假、生育假、育儿假……


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几天假?


近日,全国多地


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


延长生育假期


加码“生育福利”


宝爸宝妈的“法定假期”有多长?


来看图↓↓↓


4个知识点 带你了解什么是产假


什么是产假?


产假一般是指女方生孩子及哺乳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由《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产假和生育假有什么区别?


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生育假一般来说应当与产假连续使用(包括双休日),但不能将产假和生育假完全混淆在一起,两者的享受和使用条件有一定区别。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计划生育假是指男女方实行计划生育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如:结扎、放环手术后等,由各地计划生育条例进行规定的。


产假遇上法定节假日顺延吗?


产假遇到法定节假日一般不顺延,产假已包含法定节假日。但个别城市,如上海规定婚假、生育假、陪产假遇上春节可顺延3天,产假同样无法顺延。


休产假后当年是否还有年假?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产假是针对生育女职工的一种特别规定,是一种特殊权利,而年休假是针对所有职工的一种普遍规定,是一种普通权利。对女职工而言,不能因享受特殊规定权利而丧失普通权利。因此,生育的女职工休了产假后,仍然有权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这些生育保障更安心!


多地增加育儿假


为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全国多地在延长产假的同时,增加了育儿假。


北京、上海规定,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重庆规定,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1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6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的育儿假。


另外,海南、广东、陕西、云南、内蒙古、广西、山东、湖南8地拟增设育儿假。至此,云南共有158天育儿假,30天护理假,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有两个以上不满3周岁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切实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规定,确保女职工享受产假、生育奖励假,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相信随着各地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


配套措施的相继跟进


爸爸妈妈们可以更加安心地


享受自己的特殊“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有任何法律问题,点我在线咨询律师

劳动法规定年假是多少天(劳动法最新规定年假多少天)

劳动法规定的年假是几天(劳动法最新规定年假多少天)

女职工最新劳动法规定多少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

国家带薪假期规定是什么(最新劳动法年休假规定)

最新劳动法规定婚假多少天(企业职工婚假最新规定)

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最新劳动法产假天数)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最新规定是多少天(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最新规定)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20230405345560.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4月05日 星期三

猜你喜欢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