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j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修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最新)

  • 法律知识学习j
  • 2023-04-05 00:10:01
  • 手动整理

本文由干货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5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知更鸟-做您学习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

【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2023最新版...文章目录:

飞兔资讯:2023年劳动合同签订新规(附劳动合同范本)

近期,人社部办公厅官方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明确了最新版劳动合同书面协议范本 16条指引。


自2021年起,我国就多次发文明确要求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这也是人社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范本,具体情况如何?




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在人社部发布的指引中明确规定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定义,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这里所指的企业是指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




现目前,人社部已经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那地方规定如何呢?




近期,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3月1日起,上海的快递外卖小哥等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同时上海市最新发布的《条例》中从灵活就业服务、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细化保障措施。


《条例》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1、在本市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岗位补贴。


3、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按照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救助范围。


同时《条例》中也明确了上海市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依法合规用工,根据具体用工情形,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或者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企业、行业协会与工会、劳动者代表等可以就业务定额、计件单价、职业安全健康等开展协商,合理确定定员定额、休息办法、计件单价、抽成比例、考核奖惩等标准。




-END-


2022年12月1日起,这些劳动法、社保新规正式执行

2022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临近年末又有很多劳动法、社保新规出台并于本月起正式落地执行。




赶紧一起了解一下吧。






全国性新规




一、2023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


即日起,纳税人可以填报2023年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根据政策规定,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需要在每年12月进行确认,才能在下一个年度继续享受专项附加税前扣除。




  • 有哪些项目可以申报

从2022年1月1日起,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到7项。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 个税办理新增“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

今年个税办理增加了“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个人缴费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时,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出具的扣除凭证为扣税凭据。




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专项附加税怎么申报



1、如果2023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若无变动,只需在2022年基础上确认即可。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选择了解一下或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一键带入,再选择扣除年度2023。用户可以在确认之后在App中点击首页,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度2023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或修改。




2、2023年需要对已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想修改2023年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比例等,则需点击待确认之后进入相关修改页面进行修改。




3、2023年需要作废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或者需要新增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可以按提示删除或新增。






注意:




扣除年度指可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年度,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年度。对于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房贷利息支出等连续多年的扣除需要每年重新填写或确认。




地方性新规




一、北京


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的通知》,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政策原文:


http://rsj.beijing.gov.cn/xxgk/zcwj/202211/t20221123_2864394.html




通知中主要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要强化数据支持和需求摸查,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数据平台,开展就业需求摸查,精简优化登记手续,推广社会保障卡应用,加强公共就业及后续跟踪服务;


2、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给予优先和重点帮扶,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跟踪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参保。




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可按规定纳入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托底安置。




二、广东省


  • 开放非户籍地居民的参保限制



今年10月,广州市出台了新的政府规章《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3号,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政策原文:


https://www.gz.gov.cn/zwgk/fggw/zfgz/content/mpost_8650100.html




《规定》进一步放开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户籍限制,将持有在广州办理且在有效期内《广东省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也纳入参保人群范围。




此外,本次修订还扩大了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范围,把符合国家、省规定的,就业地或者户籍地在本市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




  • 广州医保缴费标准调整



11月30日,广州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广州市职工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从12月1日调整医保缴费标准。




政策原文:


https://www.gz.gov.cn/gfxwj/sbmgfxwj/gzsylbzj/content/post_8689834.html?from_wecom=1




主要调整了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口径:


  • 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依据,从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调整为本市上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由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调整为其个人申报的工资收入
  • 失业人员缴费基数由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调整为本市上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 工伤职工缴费基数明确为其伤残津贴。



详情可查看:医保又有新变化,事关缴费、就医、报销!12月1日正式执行




三、深圳市




2022年11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政策原文:


http://www.sz.gov.cn/gkmlpt/content/10/10240/post_10240288.html#20044




主要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确定属于国家、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个人账户划入标准和普通门诊统筹待遇,以及规范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




明确按缴费基数8%缴交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个人账户月计入标准为本人缴费基数的2%,其余部分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基金。


2、停止缴费并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待遇的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月划入标准为2021年本市基本养老金月平均金额的2.8%;在个人账户、门诊特定病种等门诊待遇及就医的基础上,新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普通门诊统筹待遇。




四、湖南省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湖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政策原文:


http://www.hunan.gov.cn/hnszf/szf/hnzb_18/2022/202219/02222gqgsdsddtcfvurptpusubvvggrfbfffbrhukg/202210/t20221014_29054079.html




《条例》明确工会应当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教育职工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引导职工依法合理有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甘肃省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政策原文:


http://rsj.beijing.gov.cn/xxgk/zcjd/202211/t20221123_2864397.html




《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开办或者设立之日起一年内,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 企事业单位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承担法律责任



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2022修订)》,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政策原文:


http://www.gsrdw.gov.cn/html/2022/lfdt_0923/21446.html




《条例》明确,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条例》还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等8种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



劳动报-2023,这些新政新规回应劳动者期待

文 朱兰英 摄 展翔


转眼间,时间的年轮已来到了2023年,这意味着广大劳动者们又走过了忙碌、充实的一年。新的一年,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事儿,劳动者还有哪些期待?近日,笔者采访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对于新年的新期待,并就2023年劳权新法规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与广大读者一同展望2023年劳动领域的新气象。


【劳动者期待】


外卖小哥:挣钱的同时,希望得到更多保障


近年来,灵活就业成为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22年我国包括快递物流人员、家政、网约车司机、外卖人员等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亿人。在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蓄水池”的同时,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社保参保门槛高、工伤风险大、养老保障缺乏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亟需得到关注。


林大哥来自安徽农村,是一名在上海从事了5年送餐服务工作的外卖骑手,他表示,对于工作,新的一年里自己最大的期待就是“多挣点钱,少受点刁难,还有少受点伤。”他透露,去年自己曾在一次送餐途中意外受伤,由于当时订单即将超时,自己急于送餐,在行驶途中与另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后来小腿缝了针。


“跟平台反映了,他们说这是我自己的过失。”林大哥说,“当时我想着也不严重,花的钱不算多,就没把事情闹大,自己担着了。”提到工伤和医保方面的内容,林大哥表示自己“不太了解这些,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参加医保”。


尽管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但现实中,以用人单位关联型(单位 个人)构建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很难适应新业态下的无雇主型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需要,并且,类似林大哥这样“不知道如何参保”的大有人在,现有参保缴费机制的“灵活性”和“普及性”存在一定不足。


【新政展望】


基础医保跨省异地结算 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新规


包括外卖骑手、快递物流人员、网约车司机在内的灵活就业群体中,不乏户籍与工作地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劳动者,跨省工作常给就医、报销等事项增添不便,而新的一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帮助广大有此方面困扰的劳动者解决难题。


2023年1月1日起,《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开始实施,明确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均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没有就医次数限制。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不需要就诊一次备案一次。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以在参保地享受医保结算服务,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事故概率高、就医需求大,但部分从业人员并没有单位可以为其缴纳医疗保险,因此国家便通过灵活就业医疗保险来保障这部分人的就医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都是按年缴纳,各地的缴纳费用额度会有一定的差别。但一次性缴齐全年的费用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存在一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3年便对缴纳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参加灵活就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者,将不需要按年缴纳医保费用,统一按月进行缴纳。这在很大程度缓解了我国参加灵活就业保险人员的负担。同时,为了避免在按月缴纳之后由于缴纳次数增多而产生各种纰漏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允许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指定银行进行保险费用缴纳。通过指定银行缴纳保险费,需要与银行签订批准扣费协议书,在这之后只要每个月在固定日期前在相应银行卡中存入足够的保险费,到期之后就会由银行代为缴纳。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医保局的工作负担,还免去了灵活就业人员每月跑医保局的麻烦。


【劳动者期待】


“大厂”程序员:互联网行业“怪象”诸多,希望跳槽压力缓解


本刊去年曾报道过,互联网行业存在诸多“怪象”,滥用竞业限制约定就是其表现之一。


近年来,竞业限制协议在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普遍做法,相关争议频发,违约金额度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天价索赔案。例如,去年年初,一则有关竞业限制的新闻引起了公众关注:算法工程师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索赔200万元。二审法院认定其未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无需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


不仅是互联网大厂,甚至在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劳动者被要求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如何正确理解竞业限制、如何把握竞业限制协议的正当边界成为劳动者非常关心的话题。


有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反映,竞业限制条款已然写进了校招生统一劳动合同中。无论是进入核心技术部门还是进入非核心部门,都要签署。多数应届生看见后,一般都不会和公司进一步商榷,更不敢选择拒绝。


从高校毕业后就顺利拿到“大厂”offer的小贾说:“我们这行,高薪带来的喜悦只是一时的,平时的加班、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才是持续的。”提到对2023年的期待,他表示:“希望制度性加班现象可以得到约束,毕竟程序员猝死的新闻太多了。另外就是快速裁员、竞业限制赔偿款过高这些问题,希望能得到整治。”


【新政展望】


滥用竞业限制约定或将难“大行其道”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实际操作中,对于保密人员范围的描述很难被清晰地界定,许多企业往往会选择“一刀切”,让所有员工都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另外,对于竞业限制协议中“竞争对手”的界限划定,现实中常有争议出现。202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34批指导案例——《王山诉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中,明确了人民法院审查劳动者自营或入职单位与原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形成竞争关系时,不应拘泥于企业登记的营业范围,还应结合企业之间实际经营内容、服务对象或者产品受众、对应的市场是否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


法院认为,正是因为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用人单位权益的同时,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审查劳动者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时,应当做到更加全面、客观。


本案例最终否定了对竞争关系的表面审查(仅查看合同约定和经营范围),法院从实体角度认定两单位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二审改判用人单位败诉。该案通过对竞业限制纠纷审查的内容进行规制,防止竞业限制范围的不当扩张而限制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在竞业限制被互联网“大厂”等企业滥用的背景下,相关指导案例给用人单位敲响了警钟——竞业限制相关制度设计应当兼顾合法和合理原则,避免过分夸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劳动者期待】


女职工:30岁求职遇窘境希望消除性别歧视


由于社会、他人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等因素,女性往往被认为应承担带有更多家庭属性而非社会属性的责任,因此,女性在求职和就业的道路上遭受性别歧视的经历时有发生。就算是顺利入了职,用人单位出于缩减成本、规避风险等方面考虑,常会在女职工的婚育情况方面顾虑重重,甚至以此为由为女职工的晋升道路增设阻碍。


张女士今年30岁,2015年本科毕业后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三年,认识到自身能力仍需提升后,她决心考研,并在2019年顺利“上岸”。本以为有了硕士学历,自身的工作道路会是一片坦途,“最起码会比当时本科学历的自己要好吧”,张女士这么想着,没想到现实却给了她迎头一击。


2022年1月春季毕业季,即将离校的张女士当时已经连续找工作接近半年了,投出去的简历却像石沉大海。仅有的几个面试机会,面试官却总在初面环节就仔细询问她的年龄以及婚姻情况,在得知她年近三十并且与男友相恋近十年、已经订婚之后,就再也没了后续。“当时我真的很沮丧,但也能理解公司的考量,可能是害怕我一进公司就结婚生子,到时候还得给我婚假、产假吧,唉!”张女士告诉笔者。


就在几个月前,她顺利找到了工作,还与对象领了结婚证,从此正式定居在上海。“我现在的公司很好,对员工尤其是女职工的婚育情况没有那么在意。”提到新年的工作期待时,她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重点关注女职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追求,而不是追问其情感状态以及婚姻规划,“平等地对待求职者或公司职工,少些性别歧视。”


【新政展望】


新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实施女职工权益保护加码


2022年10月30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各方面作出规定。在落实和全面保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结合妇女自身特点和妇女工作实际,强调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在医疗保健和健康检查、公共设施配建、生育服务保障、预防和处置性骚扰、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等诸多方面,对妇女提供相应特殊保护。


其中,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新妇保法大幅度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义务,包括对就业歧视的情形作出禁止性规定,明确在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培训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就业保障政策措施,防止和纠正就业性别歧视,为妇女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就涉及女职工就业歧视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将招聘、录取、晋职、辞退等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同时完善生育保障,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工生育休假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义务,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等。


地方性法规也及时发布,跟上了国家政策出台的步伐。《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11月23日表决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黄绮对《条例》中的亮点进行了解读分享。


“让我感受特别深的是防范性骚扰的规定,《条例》第三章从第26条至第29条连续用4条的篇幅,规定了对性骚扰的防范和处置。”她表示,“此前,《上海市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办法》只规定受害妇女可以向公安部门等报案和投诉,本次《条例》第26条进一步明确,受害妇女除了可以向有关部门报案和投诉之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的诉讼,要求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明确了受害妇女除了通过公权力惩罚加害行为人,还可以通过自力救济维护自身权益,让受害妇女维权有了法律的武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文 朱兰英 摄 展翔


转眼间,时间的年轮已来到了2023年,这意味着广大劳动者们又走过了忙碌、充实的一年。新的一年,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事儿,劳动者还有哪些期待?近日,笔者采访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对于新年的新期待,并就2023年劳权新法规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与广大读者一同展望2023年劳动领域的新气象。


【劳动者期待】


外卖小哥:挣钱的同时,希望得到更多保障


近年来,灵活就业成为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22年我国包括快递物流人员、家政、网约车司机、外卖人员等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亿人。在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蓄水池”的同时,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社保参保门槛高、工伤风险大、养老保障缺乏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亟需得到关注。


林大哥来自安徽农村,是一名在上海从事了5年送餐服务工作的外卖骑手,他表示,对于工作,新的一年里自己最大的期待就是“多挣点钱,少受点刁难,还有少受点伤。”他透露,去年自己曾在一次送餐途中意外受伤,由于当时订单即将超时,自己急于送餐,在行驶途中与另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后来小腿缝了针。


“跟平台反映了,他们说这是我自己的过失。”林大哥说,“当时我想着也不严重,花的钱不算多,就没把事情闹大,自己担着了。”提到工伤和医保方面的内容,林大哥表示自己“不太了解这些,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参加医保”。


尽管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但现实中,以用人单位关联型(单位 个人)构建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很难适应新业态下的无雇主型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需要,并且,类似林大哥这样“不知道如何参保”的大有人在,现有参保缴费机制的“灵活性”和“普及性”存在一定不足。


【新政展望】


基础医保跨省异地结算 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新规


包括外卖骑手、快递物流人员、网约车司机在内的灵活就业群体中,不乏户籍与工作地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劳动者,跨省工作常给就医、报销等事项增添不便,而新的一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帮助广大有此方面困扰的劳动者解决难题。


2023年1月1日起,《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开始实施,明确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均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没有就医次数限制。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不需要就诊一次备案一次。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以在参保地享受医保结算服务,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事故概率高、就医需求大,但部分从业人员并没有单位可以为其缴纳医疗保险,因此国家便通过灵活就业医疗保险来保障这部分人的就医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都是按年缴纳,各地的缴纳费用额度会有一定的差别。但一次性缴齐全年的费用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存在一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3年便对缴纳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参加灵活就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者,将不需要按年缴纳医保费用,统一按月进行缴纳。这在很大程度缓解了我国参加灵活就业保险人员的负担。同时,为了避免在按月缴纳之后由于缴纳次数增多而产生各种纰漏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允许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指定银行进行保险费用缴纳。通过指定银行缴纳保险费,需要与银行签订批准扣费协议书,在这之后只要每个月在固定日期前在相应银行卡中存入足够的保险费,到期之后就会由银行代为缴纳。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医保局的工作负担,还免去了灵活就业人员每月跑医保局的麻烦。


【劳动者期待】


“大厂”程序员:互联网行业“怪象”诸多,希望跳槽压力缓解


本刊去年曾报道过,互联网行业存在诸多“怪象”,滥用竞业限制约定就是其表现之一。


近年来,竞业限制协议在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普遍做法,相关争议频发,违约金额度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天价索赔案。例如,去年年初,一则有关竞业限制的新闻引起了公众关注:算法工程师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索赔200万元。二审法院认定其未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无需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


不仅是互联网大厂,甚至在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劳动者被要求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如何正确理解竞业限制、如何把握竞业限制协议的正当边界成为劳动者非常关心的话题。


有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反映,竞业限制条款已然写进了校招生统一劳动合同中。无论是进入核心技术部门还是进入非核心部门,都要签署。多数应届生看见后,一般都不会和公司进一步商榷,更不敢选择拒绝。


从高校毕业后就顺利拿到“大厂”offer的小贾说:“我们这行,高薪带来的喜悦只是一时的,平时的加班、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才是持续的。”提到对2023年的期待,他表示:“希望制度性加班现象可以得到约束,毕竟程序员猝死的新闻太多了。另外就是快速裁员、竞业限制赔偿款过高这些问题,希望能得到整治。”


【新政展望】


滥用竞业限制约定或将难“大行其道”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实际操作中,对于保密人员范围的描述很难被清晰地界定,许多企业往往会选择“一刀切”,让所有员工都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另外,对于竞业限制协议中“竞争对手”的界限划定,现实中常有争议出现。202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34批指导案例——《王山诉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中,明确了人民法院审查劳动者自营或入职单位与原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形成竞争关系时,不应拘泥于企业登记的营业范围,还应结合企业之间实际经营内容、服务对象或者产品受众、对应的市场是否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


法院认为,正是因为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用人单位权益的同时,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审查劳动者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时,应当做到更加全面、客观。


本案例最终否定了对竞争关系的表面审查(仅查看合同约定和经营范围),法院从实体角度认定两单位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二审改判用人单位败诉。该案通过对竞业限制纠纷审查的内容进行规制,防止竞业限制范围的不当扩张而限制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在竞业限制被互联网“大厂”等企业滥用的背景下,相关指导案例给用人单位敲响了警钟——竞业限制相关制度设计应当兼顾合法和合理原则,避免过分夸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劳动者期待】


女职工:30岁求职遇窘境希望消除性别歧视


由于社会、他人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等因素,女性往往被认为应承担带有更多家庭属性而非社会属性的责任,因此,女性在求职和就业的道路上遭受性别歧视的经历时有发生。就算是顺利入了职,用人单位出于缩减成本、规避风险等方面考虑,常会在女职工的婚育情况方面顾虑重重,甚至以此为由为女职工的晋升道路增设阻碍。


张女士今年30岁,2015年本科毕业后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三年,认识到自身能力仍需提升后,她决心考研,并在2019年顺利“上岸”。本以为有了硕士学历,自身的工作道路会是一片坦途,“最起码会比当时本科学历的自己要好吧”,张女士这么想着,没想到现实却给了她迎头一击。


2022年1月春季毕业季,即将离校的张女士当时已经连续找工作接近半年了,投出去的简历却像石沉大海。仅有的几个面试机会,面试官却总在初面环节就仔细询问她的年龄以及婚姻情况,在得知她年近三十并且与男友相恋近十年、已经订婚之后,就再也没了后续。“当时我真的很沮丧,但也能理解公司的考量,可能是害怕我一进公司就结婚生子,到时候还得给我婚假、产假吧,唉!”张女士告诉笔者。


就在几个月前,她顺利找到了工作,还与对象领了结婚证,从此正式定居在上海。“我现在的公司很好,对员工尤其是女职工的婚育情况没有那么在意。”提到新年的工作期待时,她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重点关注女职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追求,而不是追问其情感状态以及婚姻规划,“平等地对待求职者或公司职工,少些性别歧视。”


【新政展望】


新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实施女职工权益保护加码


2022年10月30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各方面作出规定。在落实和全面保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结合妇女自身特点和妇女工作实际,强调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在医疗保健和健康检查、公共设施配建、生育服务保障、预防和处置性骚扰、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等诸多方面,对妇女提供相应特殊保护。


其中,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新妇保法大幅度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义务,包括对就业歧视的情形作出禁止性规定,明确在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培训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就业保障政策措施,防止和纠正就业性别歧视,为妇女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就涉及女职工就业歧视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将招聘、录取、晋职、辞退等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同时完善生育保障,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工生育休假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义务,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等。


地方性法规也及时发布,跟上了国家政策出台的步伐。《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11月23日表决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黄绮对《条例》中的亮点进行了解读分享。


“让我感受特别深的是防范性骚扰的规定,《条例》第三章从第26条至第29条连续用4条的篇幅,规定了对性骚扰的防范和处置。”她表示,“此前,《上海市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办法》只规定受害妇女可以向公安部门等报案和投诉,本次《条例》第26条进一步明确,受害妇女除了可以向有关部门报案和投诉之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的诉讼,要求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明确了受害妇女除了通过公权力惩罚加害行为人,还可以通过自力救济维护自身权益,让受害妇女维权有了法律的武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有任何法律问题,点我在线咨询律师

劳动合同法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版(公司强制调岗变相辞退索赔标准)

劳动法合同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2023年最新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怎么规定(2023最新劳动合同法细则)

劳动法律法规大全(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修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最新)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2023040534530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4月05日 星期三

猜你喜欢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