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利息保障倍数公式计算(利息保障倍数的正常范围)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2-09-03 18:20:02
  • 手动整理

本文由连云港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2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知更鸟-做您学习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是一个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现在会计网小编与大家一起学习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哦。

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coverage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利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多少倍,数额越大,偿债能力越强。因此,准备放贷的人应根据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做出明智的选择。

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

(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这里的财务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包括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总销售收入-总可变成本-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成本”: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利息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入账,不单独入账,外部用户通常无法获得关于利息成本的准确数据,分析人员通常使用财务成本而不是利息成本来计算,因此存在错误。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对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付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等于1倍,且比值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无法到期还本付息,信用评级下降等风险。



有任何法律问题,点我在线咨询律师

利息费用包括哪些(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多少合理(总资产报酬率合理范围)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利息保障倍数公式计算(利息保障倍数的正常范围)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2022090327267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猜你喜欢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