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

两家公司为同一家的证明

  • 法律知识学习
  • 2023-06-10 10:59:29
  • 0
  • 知更鸟

本文由淮北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21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

【以案释法】证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法院如何认定?

【案情简介】

2005年,某公司物质科与张某签订1份《用工协议》,协议内容:某公司物质科聘用张某为清道工,工作岗位为清道工。劳动报酬1200元/月。张某需遵守某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公司的管理,公司有权对张某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奖励。张某在公司主要为清扫垃圾。2013年某公司出具证明1份,内容为:张某同志系本单位聘请人员,在公司处从事搬运、保洁业务。2018年某公司向劳动部门出具了1份《张某与我公司关系的情况汇报》,内容为从2000年起至今,我公司物质科将清扫垃圾的事务承揽给张某完成。承揽的任务是:将车皮和汽车上清扫下来的垃圾,由他负责清运。该任务工作时间不固定。清扫的工具扫把、铁锹、三轮车等由张某自行提供。承揽费最初为每月1200元,后随物价上涨为每月2200元包干,每月由物质科开具完工证,张某提供税务发票领取该费用。

现张某认为与公司是劳动关系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及购买社保并申请了仲裁,而公司也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不存在劳动关系,但仲裁委作出了不予受理公司仲裁申请的决定。某公司不服,遂诉至法院。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公司提出上诉,后二审中院发回重审,一审法院再次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公司再次上诉,二审中级法院最终认定认定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经终审后张某不服,提起再审,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了张某的再审申请。

【以案释法】证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法院如何认定?


【代理意见】

律师代理某公司发表如下意见:

一、张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与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一)某公司物质科2005年签订的用工协议,虽然公章是真实的,但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理由如下:第一,当时公章管理不规范,可能是为了开劳务发票,某公司下属科室配合张某违规盖的;第二,该协议内容恰恰证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首先每个月“所谓”的1200元根本不是工资,因为当时公司的员工每月工资300元左右,法定代表人每月工资500元左右,明显违反同工同酬原则和日常生活常识,从另一方面证明该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价格,还包括承揽人的一些工本费、利润等。其次,协议约定张某需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这与本案查清的基本事实完全不一致,本案基本事实是张某不需要遵守某公司制定的考勤制度、工资调整、管理制度,也不需要遵守工作时间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张某提交的2013年公司认定张某为公司聘请人员的书面证明

通过公司的多位证人出庭,均证明该证据是为了向税务部门购买劳务发票而出具的。同时,双方当事人及一审法院对该证人证言效力予以采信。因此,该证据仅仅证明双方为了向税务部门购买劳务发票而出具,并非事实上存在劳动关系。

综上,张某提交的2005年的用工协议、2013年的证明2份证据,虽然书面形式上具备劳动合同的某些条款,但通过认定的基本事实,双方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最核心的用工实质要件。因此,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显而易见。同时公司代理人向法院提交的最高院判例“即使案件中劳动者与该报社签订具备用工条款的书面协议,但大部分不符合劳动关系的实质内容”最高院判决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裁判观点:“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判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具备劳动关系,并不必然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条件,更不能作为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某公司提交的全部证据足以证明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仅存在业务承揽(承包)关系

1.从员工花名册上看无此人。

2.从工资支付标准上看明显与实际不符。

3.从工具自带上看更符合承揽关系。

4.某公司对张某根本没有用工专配权,双方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行政隶属关系,因此双方不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综上,某公司与张某系承揽关系,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调整,某公司的一审诉讼请求理应得到支持。

【判决结果】

某公司与张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评析】

从承揽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以下区别进行对比,结合本案事实,双方之间存在承揽(承包)关系。所谓承揽关系,是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成果,他方接受工作成果并给付一定报酬的关系。

一、主体地位不同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用人单位直接对劳动者实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劳动者。而在承揽关系中发包人与承揽人地位平等,承揽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独立性,如何完成工作自己决定不受发包人监督,一般以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劳力完成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技能选择他认为工作的最好方法,承揽人的劳动是一种独立劳动。

二、目的不同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提供劳动为目的,合同标的是提供劳动,承揽关系中以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提供劳动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承揽人一般对工作成果具有瑕疵担保义务,工作成果质量的高低,将会影响到是否能依约定获得报酬。

三、劳动专属程度不同

劳动关系中,未经同意,劳动者不能将自己的劳动义务转移给他人承担,必须亲自履行。而承揽关系中承揽人只要能完成一定的工作成果即可,并不一定有承揽人自己提供劳动,可以将自己的部分工作交给第三人完成。

四、报酬支付方式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一般按月向劳动者支付报酬,该报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格。而承揽关系中,发包人支付承揽人的报酬,该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价格,还包括承揽人的一些工本费、利润等。

通过对以上事实分析,结合承揽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综合判断双方符合承揽关系的诸多特征。

【以案释法】证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法院如何认定?


【结语和建议】

本案经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和诉讼一审、二审、发回重审、二审、再审多个环节,法院支持了公司的诉讼请求。在公司和劳动者之间,公司应遵法守法,诚信经营,合法权利同样不受侵犯。通过本案,本律师有如下建议: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学法守法,分清公司与他人之间成立的法律关系,妥善处理好与他人法律地位,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不因诉讼而牵绊公司的发展。同时我们公民个人也要学法守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知识

中国对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哪些

1、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中,具体内容为:[合同诈骗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贷款诈骗罪立案标准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贷款是指作为贷款人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愈益增大,贷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口益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通过发放贷款参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并支持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进行技术改造,促进生产发展,同时还通过发放贷款促进商品流通,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等发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贷款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诈骗贷款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诈骗贷款行为不仅侵犯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而且必然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的正常进行,破坏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诈骗贷款行为同时侵犯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所有权以及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具有比一般诈骗行为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直播相亲2个月,礼物刷了上万元 记者调查直播相亲现象

直播相亲2个月,礼物刷了上万元 记者调查直播相亲现象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 刘姣姣

“有没有相中的?相中男士扣2,相中女士扣1,来个‘黄桃罐头’表示一下”;

“2号女嘉宾需要一个热气球留下来,看看有没有哥哥留一下”;

“直播间的男嘉宾们,觉得5号可以吗?大胆说出爱,刷个火箭表个态,让5号留下来”……

在如此“吆喝”中,期待以网线牵动姻缘的陌生男女们,将自身的经济与家庭条件悉数列出,红娘主播们游刃有余地推销着相亲者:“有意向就连麦,没意向就下一个。”

这里的“热气球”“火箭”都是需要男嘉宾掏钱刷的礼物。相亲直播间里,礼物似乎才是真正的“指挥棒”——哪位女嘉宾收到的礼物多,就能被留下和男嘉宾开启连麦;而男嘉宾要想得到心仪女嘉宾的联系方式,也需要礼物的加持才有可能胜出。

眼下,此类直播相亲方兴未艾,但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大年初三到初六,某视频平台在河北、山东、吉林等8个省份发起66场相亲直播。主播化身红娘角色,在直播间内撮合想“脱单”的用户,每场平均观看人次超1500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相亲直播间的投诉也不少:内容涉及从打招呼、表白牵手、交换联系方式,每一环节都需要刷礼物才能继续,有诱导消费的嫌疑。还有一些女嘉宾其实是“托儿”,帮红娘骗完礼物,加上社交账号后直接拉黑男嘉宾。

在热闹的背后,是真情还是陷阱?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直播间相亲很直白

红娘主播卖力推销

记者通过连日观察发现,短视频直播相亲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单身粉丝报名、登记个人情况后成为相亲嘉宾,主播对嘉宾的个人信息进行把关筛选。随后,主播开设相亲直播间,根据登记信息依次介绍嘉宾个人情况,鼓励观看直播的异性粉丝与嘉宾互动、配对。

粉丝或路人打开视频、音频后,自由加入相亲直播间。在介绍个人情况和对另一半的要求后,红娘主播引导彼此有好感的双方发言交流、互留联系方式,或者直接关注私信。

“主播就跟卖货似的推销你。”在山东工作的王顺(化名)就因为身高不足175厘米,没达到女嘉宾的要求,失去了连麦机会。“大多数直播间里的女生数量都少于男生,她们的要求都卡得比较严,差1厘米都不行。”

“我今年38岁,身高172厘米,未婚,体重170斤,在临沂有套住房,自己做点生意,年收入10万元以上,自己有辆小货车……”现在,连麦后,王顺已经会很熟练地亮出自己的条件。面对王顺的体重,不少女相亲者表达过担忧。

“红娘主播这时候就会摆出我的优质条件,有房有车,老家还有自建房,家里爸妈身体好能带孩子。有时候还说,‘结婚有人管了,作息规律就瘦了’等。”王顺说。

记者注意到,和线下相亲一样,相比于自由恋爱,直播间的相亲则显得直白了一些:年龄、身高、学历、收入、彩礼、房产、婚史……这些“硬性条件”都被摆在台面上,当作衡量个人价值的数据供对方参考,以便快速匹配或“淘汰”。

长相秀丽、打扮得体的浙江杭州姑娘白芳(化名),曾经在某相亲直播间遇到了一位有眼缘的男士,但是一句话都没说上就擦肩而过了。后来,她就再也没参加过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成为红娘主播叫卖的‘货品’。”白芳说。

“看出对方有意后,红娘主播从‘男生告白刷一个喜欢你啊,表表诚意’‘一个大男人几十块钱都舍不得,谁还理你呀’到‘看看姑娘都等累了,刷个热水啊’,说了一连串,其实就是为了催男生刷礼物。”白芳说。

然而,“红娘”口中的“小礼物”其实需要近千元,一旦连线中的男嘉宾沉默了,红娘主播便会给她发来私信——“你要说话,别干等着,就说‘喜欢我就刷礼物’”。对此,白芳很反感,不想跟她唱双簧。但是,红娘主播会不断私信她——“我这是在帮你试探男嘉宾的诚意,你要配合”“现在都不‘放血’,以后还能对你好?”

“男嘉宾招架不住红娘的步步紧逼,最终下线了。这位主播马上就对其他男嘉宾喊‘你们随便刷个礼物,就能把3号女嘉宾带走哦’。”听到这样的“吆喝”,3号女嘉宾白芳立马选择下线。

刷礼物才可能牵手

主播被指诱导消费

“一些红娘主播似乎并不奔着撮合为目标,而是以刺激我们男嘉宾消费为目的。”北京市民张凯(化名)在相亲直播间里兜兜转转两个多月时间,为了刷礼物已花费了上万元。

在北京打拼十多年的张凯已到不惑之年,因为没车没房,终身大事一再被耽搁。今年3月,相亲直播间引起了张凯的注意。一个多星期后,他开始在一些相亲直播间报名,“当时觉得如果谈不拢就换个直播间,反正也不会太没面子。”

此后的一个多月,为了连线心仪的女嘉宾,张凯花费了上千元。最终,与那位资料显示“35岁,离异没有孩子”的女嘉宾总算连线成功。连线时,三方视频画面出现在同一手机屏中。

“简单聊了十多个回合,感觉挺能说到一块去,对方也不嫌弃我没有住房。”张凯说,为了博得女嘉宾的好感,他连刷了一波礼物,“大概有几百块钱了”。此时,红娘主播的一句话让张凯决定“出血”——直播结束后,安排他和女嘉宾线下见面。于是,张凯又花了一个月工资刷礼物。

结果,次日女嘉宾发了一句“我前夫找我复合了”,直接将他拉黑。“我想去直播间问个明白,却被告知没有权限,真不知道该找谁说理去。”张凯说。

记者在对一些相亲直播间观察一周后发现,大多数红娘主播都会要求用户关注主播,成为粉丝或付费会员才能上麦相亲。此外,大多数红娘主播明确提出,点赞、刷礼物的用户拥有优先上麦的机会。

“一些红娘主播以‘上麦交流’为由,让相亲者关注该主播,并付费加入其会员粉丝团,不过我一般没有办理会员,当时觉得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张凯认为,这个“刀刃”就是刷礼物。

在相亲直播间,男性用户往往是被督促刷礼物的重点对象,红娘主播会以表白、献爱心等方式让其送礼,礼物越贵代表心越真诚。记者在某直播间看到,红娘主播发现评论区某用户特别活跃,言语中表达了对某位女嘉宾的好感后,10分钟内11次让该用户送“热气球”给女嘉宾。

在另一个相亲直播间里,红娘主播10分钟内向某男嘉宾5次提出送“掌上明珠”的要求,后男嘉宾直接离开了该直播间。随后,该红娘主播又反复说道:“有没有男嘉宾把女嘉宾‘惠宝儿’抱下去?一颗‘掌上明珠’就可以把‘惠宝儿’抱下去……”

“直播动态”显示,四月份该红娘主播日均直播6场,连续多场直播都是固定的几位女嘉宾驻场。记者还发现,不仅该红娘主播会要求男嘉宾给女嘉宾刷礼物,女嘉宾也会配合主播,不断要求男嘉宾刷礼物给自己,如“一个‘纸鹤’就可以留下我……有没有人把我带回家”等。

按照这家短视频平台官方的礼物规则:礼物是用平台的代币购买,代币则需要使用人民币兑换。一个“热气球”需要520代币,一个“爱心发射”需要999代币,一个“掌上明珠”需要888代币,一个“纸鹤”需要99代币,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7代币。

“一般一只‘纸鹤’只能代表自己对女嘉宾有意向,但是真的要想和女嘉宾连线,至少一个‘掌上明珠’和一个‘爱心发射’,这就要将近300元。”张凯说,如果是线下相亲,这笔钱差不多能吃顿饭了,但是直播间里也就连线10分钟不到。

根据张凯的经验,如果想要加上女嘉宾社交账号,成本基本上也是300元左右。

嘉宾自报个人信息

真实与否难以保证

现实中,红娘一般都会足够了解双方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但记者通过观察发现,相亲直播间中的一些红娘主播,很可能并不了解相亲者的身份——事先并不认识相亲者,更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甚至无法知道对方是否已婚。

曾经参与过直播间相亲的北京市民刘慧慧(化名)告诉记者,有一些红娘主播会让报名嘉宾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婚姻情况等信息,但这样的红娘少之又少。更普遍的情况是,直接让男女嘉宾上麦自报个人情况。

当记者在直播间询问嘉宾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某直播间红娘主播直接回应称,“嘉宾的条件都是口头说说,我没法看你们的各种证件,信息真实与否还要靠大家牵手后自己辨别”。也有直播间“红娘”会在男女嘉宾牵手成功后提醒,“核实对方的个人信息”。

还有红娘主播会在直播间反复提醒,一是在网上找对象要有识人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还是回到现实中去;二是在见到对方父母前,不要有经济往来。

作为直播间相亲曾经的参与者,在北京从事网站编辑工作的小易(化名)曾在直播间牵手成功,并且与女嘉宾进行了线下交往,但是结果并不乐观。小易告诉记者,在直播间牵手成功后,每次和女方出去玩,对方都要带上弟弟妹妹或者小辈儿,“压根儿不给单独相处的空间,而且偏好高消费场所”。

在福建工作的林航(化名)遭遇则更加离谱。

“加上联系方式没聊几天,对方父母、爷爷奶奶挨个生病,要不就是手机坏了、电脑坏了,每月都要花个上万元。熬到要订婚了,结果拖着不结婚,对方父亲又开始问我借钱。但是越借越多,刚开始几千元,后来变成了几万元,不给就拿不结婚威胁。”林航说。

最终,林航选择分手,“借出去的钱好歹要回一部分,但是送的礼物、节日礼品、订婚花的钱都打了水漂”。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从直播角度看,直播间相亲,是一种以相亲为主题或主线的直播行为。作为直播间相亲的主播,受限于平台规则,以及此类直播行为的自发性,“短期看,对于类似‘连麦’,或通过‘留言’提供手机或电话联系方式,连线人员的真实信息是无法直接甄别的”。

面对相亲直播间出现的虚假信息、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财两空的情况,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平台或主播有审核参与相亲的男女嘉宾信息真实性的义务。但是,如果平台或主播宣称,对相亲用户信息进行了审核把关、保证真实的话,那就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赵占领说,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是技术服务,主播提供的是居间介绍服务,平台用户量巨大,参与相亲直播的用户也多,平台和主播没有办法逐一对其进行审核。此外,即使能够审核,审核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对于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平台和主播难以判断其真实性,比如工作证明、学历信息。除了身份信息可以实名外,其他信息都存在着造假的可能。

“如果是专门的相亲平台,在公司的业务范围内包括‘婚姻介绍服务’,那该平台应该建立一个信息核实机制,保证相亲者经过了审核和把关,否则容易造成欺诈、虚假宣传。”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但是由于目前造假技术的发达,主播和平台进行审核的难度比较大,效果并不理想。

完善直播相亲规则

细化平台审核责任

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及一些社交平台,均开始了对直播相亲业务的探索。

记者通过查阅短视频平台的工商信息发现,有的短视频平台隶属的公司已将其经营范围扩大到“婚姻介绍服务”,并且在直播间增加“相亲角”功能,在“热门活动”中推出“婚庆”频道,为红娘主播提供快捷的相亲服务。

短视频平台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平台,担负着规范和管理相亲直播间的角色。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关平台应该制定和完善相亲直播间的规则和模式,严格规范红娘主播的言行。

赵占领认为,红娘主播不应该夸大、虚假宣传、频繁索要礼物等,可以通过关键词屏蔽、封禁违规直播间等方式规范直播相亲的发展。

“直播间相亲的走红说明相亲的社会需求很大,有关部门、相关组织等应该思考,如何提供一些正规的相亲平台,服务有需求的用户,而不是放任网络中直播相亲的野蛮发展。”郑宁说。

郑宁建议,应当完善直播相亲规则,细化平台审核责任,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平台可以设置或制定一些规范和标准,严格把关参与相亲用户信息的真实性。针对违反相关规定者,要设置不同程度的处置,比如限流、关停、封禁等。

李俊慧建议,直播间相亲在开展相应服务时,要逐步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在确保连线人员身份真实基础上,按照连线人员意愿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或匿名处理,尤其要在直播间或在每次连线时,予以充分风险提示。同时,加强协同治理,避免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

对于在相亲直播间刷礼物的行为,郑宁认为,用户的主动打赏属于正常的直播盈利模式。是否涉及诱导消费,需要看打赏行为有没有违法性、有无涉及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用户打赏,比如主播提供虚假信息,这实际上属于欺诈行为。

“诱导消费并不必然等同于侵权或违法,所有的广告或营销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关注甚至购买某款产品,本质上都属于诱导。”赵占领分析说,至于是否违法主要看诱导的内容是否有虚假、欺骗的成分。

赵占领说,如果红娘主播通过言语确认或者承诺女嘉宾信息属实,并刺激男嘉宾刷礼物,但实际上女嘉宾信息不实,那么就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消费者。用户个人应增强防范意识,在直播间相亲要保持理性、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来源: 法治日报

直播相亲2个月,礼物刷了上万元 记者调查直播相亲现象

直播相亲2个月,礼物刷了上万元 记者调查直播相亲现象

“有没有相中的?相中男士扣2,相中女士扣1,来个‘黄桃罐头’表示一下”;

“2号女嘉宾需要一个热气球留下来,看看有没有哥哥留一下”;

“直播间的男嘉宾们,觉得5号可以吗?大胆说出爱,刷个火箭表个态,让5号留下来”……

在如此“吆喝”中,期待以网线牵动姻缘的陌生男女们,将自身的经济与家庭条件悉数列出,红娘主播们游刃有余地推销着相亲者:“有意向就连麦,没意向就下一个。”

这里的“热气球”“火箭”都是需要男嘉宾掏钱刷的礼物。相亲直播间里,礼物似乎才是真正的“指挥棒”——哪位女嘉宾收到的礼物多,就能被留下和男嘉宾开启连麦;而男嘉宾要想得到心仪女嘉宾的联系方式,也需要礼物的加持才有可能胜出。

眼下,此类直播相亲方兴未艾,但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大年初三到初六,某视频平台在河北、山东、吉林等8个省份发起66场相亲直播。主播化身红娘角色,在直播间内撮合想“脱单”的用户,每场平均观看人次超1500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相亲直播间的投诉也不少:内容涉及从打招呼、表白牵手、交换联系方式,每一环节都需要刷礼物才能继续,有诱导消费的嫌疑。还有一些女嘉宾其实是“托儿”,帮红娘骗完礼物,加上社交账号后直接拉黑男嘉宾。

在热闹的背后,是真情还是陷阱?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直播间相亲很直白

红娘主播卖力推销

记者通过连日观察发现,短视频直播相亲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单身粉丝报名、登记个人情况后成为相亲嘉宾,主播对嘉宾的个人信息进行把关筛选。随后,主播开设相亲直播间,根据登记信息依次介绍嘉宾个人情况,鼓励观看直播的异性粉丝与嘉宾互动、配对。

粉丝或路人打开视频、音频后,自由加入相亲直播间。在介绍个人情况和对另一半的要求后,红娘主播引导彼此有好感的双方发言交流、互留联系方式,或者直接关注私信。

“主播就跟卖货似的推销你。”在山东工作的王顺(化名)就因为身高不足175厘米,没达到女嘉宾的要求,失去了连麦机会。“大多数直播间里的女生数量都少于男生,她们的要求都卡得比较严,差1厘米都不行。”

“我今年38岁,身高172厘米,未婚,体重170斤,在临沂有套住房,自己做点生意,年收入10万元以上,自己有辆小货车……”现在,连麦后,王顺已经会很熟练地亮出自己的条件。面对王顺的体重,不少女相亲者表达过担忧。

“红娘主播这时候就会摆出我的优质条件,有房有车,老家还有自建房,家里爸妈身体好能带孩子。有时候还说,‘结婚有人管了,作息规律就瘦了’等。”王顺说。

记者注意到,和线下相亲一样,相比于自由恋爱,直播间的相亲则显得直白了一些:年龄、身高、学历、收入、彩礼、房产、婚史……这些“硬性条件”都被摆在台面上,当作衡量个人价值的数据供对方参考,以便快速匹配或“淘汰”。

长相秀丽、打扮得体的浙江杭州姑娘白芳(化名),曾经在某相亲直播间遇到了一位有眼缘的男士,但是一句话都没说上就擦肩而过了。后来,她就再也没参加过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成为红娘主播叫卖的‘货品’。”白芳说。

“看出对方有意后,红娘主播从‘男生告白刷一个喜欢你啊,表表诚意’‘一个大男人几十块钱都舍不得,谁还理你呀’到‘看看姑娘都等累了,刷个热水啊’,说了一连串,其实就是为了催男生刷礼物。”白芳说。

然而,“红娘”口中的“小礼物”其实需要近千元,一旦连线中的男嘉宾沉默了,红娘主播便会给她发来私信——“你要说话,别干等着,就说‘喜欢我就刷礼物’”。对此,白芳很反感,不想跟她唱双簧。但是,红娘主播会不断私信她——“我这是在帮你试探男嘉宾的诚意,你要配合”“现在都不‘放血’,以后还能对你好?”

“男嘉宾招架不住红娘的步步紧逼,最终下线了。这位主播马上就对其他男嘉宾喊‘你们随便刷个礼物,就能把3号女嘉宾带走哦’。”听到这样的“吆喝”,3号女嘉宾白芳立马选择下线。

刷礼物才可能牵手

主播被指诱导消费

“一些红娘主播似乎并不奔着撮合为目标,而是以刺激我们男嘉宾消费为目的。”北京市民张凯(化名)在相亲直播间里兜兜转转两个多月时间,为了刷礼物已花费了上万元。

在北京打拼十多年的张凯已到不惑之年,因为没车没房,终身大事一再被耽搁。今年3月,相亲直播间引起了张凯的注意。一个多星期后,他开始在一些相亲直播间报名,“当时觉得如果谈不拢就换个直播间,反正也不会太没面子。”

此后的一个多月,为了连线心仪的女嘉宾,张凯花费了上千元。最终,与那位资料显示“35岁,离异没有孩子”的女嘉宾总算连线成功。连线时,三方视频画面出现在同一手机屏中。

“简单聊了十多个回合,感觉挺能说到一块去,对方也不嫌弃我没有住房。”张凯说,为了博得女嘉宾的好感,他连刷了一波礼物,“大概有几百块钱了”。此时,红娘主播的一句话让张凯决定“出血”——直播结束后,安排他和女嘉宾线下见面。于是,张凯又花了一个月工资刷礼物。

结果,次日女嘉宾发了一句“我前夫找我复合了”,直接将他拉黑。“我想去直播间问个明白,却被告知没有权限,真不知道该找谁说理去。”张凯说。

记者在对一些相亲直播间观察一周后发现,大多数红娘主播都会要求用户关注主播,成为粉丝或付费会员才能上麦相亲。此外,大多数红娘主播明确提出,点赞、刷礼物的用户拥有优先上麦的机会。

“一些红娘主播以‘上麦交流’为由,让相亲者关注该主播,并付费加入其会员粉丝团,不过我一般没有办理会员,当时觉得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张凯认为,这个“刀刃”就是刷礼物。

在相亲直播间,男性用户往往是被督促刷礼物的重点对象,红娘主播会以表白、献爱心等方式让其送礼,礼物越贵代表心越真诚。记者在某直播间看到,红娘主播发现评论区某用户特别活跃,言语中表达了对某位女嘉宾的好感后,10分钟内11次让该用户送“热气球”给女嘉宾。

在另一个相亲直播间里,红娘主播10分钟内向某男嘉宾5次提出送“掌上明珠”的要求,后男嘉宾直接离开了该直播间。随后,该红娘主播又反复说道:“有没有男嘉宾把女嘉宾‘惠宝儿’抱下去?一颗‘掌上明珠’就可以把‘惠宝儿’抱下去……”

“直播动态”显示,四月份该红娘主播日均直播6场,连续多场直播都是固定的几位女嘉宾驻场。记者还发现,不仅该红娘主播会要求男嘉宾给女嘉宾刷礼物,女嘉宾也会配合主播,不断要求男嘉宾刷礼物给自己,如“一个‘纸鹤’就可以留下我……有没有人把我带回家”等。

按照这家短视频平台官方的礼物规则:礼物是用平台的代币购买,代币则需要使用人民币兑换。一个“热气球”需要520代币,一个“爱心发射”需要999代币,一个“掌上明珠”需要888代币,一个“纸鹤”需要99代币,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7代币。

“一般一只‘纸鹤’只能代表自己对女嘉宾有意向,但是真的要想和女嘉宾连线,至少一个‘掌上明珠’和一个‘爱心发射’,这就要将近300元。”张凯说,如果是线下相亲,这笔钱差不多能吃顿饭了,但是直播间里也就连线10分钟不到。

根据张凯的经验,如果想要加上女嘉宾社交账号,成本基本上也是300元左右。

嘉宾自报个人信息

真实与否难以保证

现实中,红娘一般都会足够了解双方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但记者通过观察发现,相亲直播间中的一些红娘主播,很可能并不了解相亲者的身份——事先并不认识相亲者,更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甚至无法知道对方是否已婚。

曾经参与过直播间相亲的北京市民刘慧慧(化名)告诉记者,有一些红娘主播会让报名嘉宾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婚姻情况等信息,但这样的红娘少之又少。更普遍的情况是,直接让男女嘉宾上麦自报个人情况。

当记者在直播间询问嘉宾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某直播间红娘主播直接回应称,“嘉宾的条件都是口头说说,我没法看你们的各种证件,信息真实与否还要靠大家牵手后自己辨别”。也有直播间“红娘”会在男女嘉宾牵手成功后提醒,“核实对方的个人信息”。

还有红娘主播会在直播间反复提醒,一是在网上找对象要有识人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还是回到现实中去;二是在见到对方父母前,不要有经济往来。

作为直播间相亲曾经的参与者,在北京从事网站编辑工作的小易(化名)曾在直播间牵手成功,并且与女嘉宾进行了线下交往,但是结果并不乐观。小易告诉记者,在直播间牵手成功后,每次和女方出去玩,对方都要带上弟弟妹妹或者小辈儿,“压根儿不给单独相处的空间,而且偏好高消费场所”。

在福建工作的林航(化名)遭遇则更加离谱。

“加上联系方式没聊几天,对方父母、爷爷奶奶挨个生病,要不就是手机坏了、电脑坏了,每月都要花个上万元。熬到要订婚了,结果拖着不结婚,对方父亲又开始问我借钱。但是越借越多,刚开始几千元,后来变成了几万元,不给就拿不结婚威胁。”林航说。

最终,林航选择分手,“借出去的钱好歹要回一部分,但是送的礼物、节日礼品、订婚花的钱都打了水漂”。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从直播角度看,直播间相亲,是一种以相亲为主题或主线的直播行为。作为直播间相亲的主播,受限于平台规则,以及此类直播行为的自发性,“短期看,对于类似‘连麦’,或通过‘留言’提供手机或电话联系方式,连线人员的真实信息是无法直接甄别的”。

面对相亲直播间出现的虚假信息、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财两空的情况,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平台或主播有审核参与相亲的男女嘉宾信息真实性的义务。但是,如果平台或主播宣称,对相亲用户信息进行了审核把关、保证真实的话,那就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赵占领说,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是技术服务,主播提供的是居间介绍服务,平台用户量巨大,参与相亲直播的用户也多,平台和主播没有办法逐一对其进行审核。此外,即使能够审核,审核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对于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平台和主播难以判断其真实性,比如工作证明、学历信息。除了身份信息可以实名外,其他信息都存在着造假的可能。

“如果是专门的相亲平台,在公司的业务范围内包括‘婚姻介绍服务’,那该平台应该建立一个信息核实机制,保证相亲者经过了审核和把关,否则容易造成欺诈、虚假宣传。”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但是由于目前造假技术的发达,主播和平台进行审核的难度比较大,效果并不理想。

完善直播相亲规则

细化平台审核责任

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及一些社交平台,均开始了对直播相亲业务的探索。

记者通过查阅短视频平台的工商信息发现,有的短视频平台隶属的公司已将其经营范围扩大到“婚姻介绍服务”,并且在直播间增加“相亲角”功能,在“热门活动”中推出“婚庆”频道,为红娘主播提供快捷的相亲服务。

短视频平台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平台,担负着规范和管理相亲直播间的角色。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关平台应该制定和完善相亲直播间的规则和模式,严格规范红娘主播的言行。

赵占领认为,红娘主播不应该夸大、虚假宣传、频繁索要礼物等,可以通过关键词屏蔽、封禁违规直播间等方式规范直播相亲的发展。

“直播间相亲的走红说明相亲的社会需求很大,有关部门、相关组织等应该思考,如何提供一些正规的相亲平台,服务有需求的用户,而不是放任网络中直播相亲的野蛮发展。”郑宁说。

郑宁建议,应当完善直播相亲规则,细化平台审核责任,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平台可以设置或制定一些规范和标准,严格把关参与相亲用户信息的真实性。针对违反相关规定者,要设置不同程度的处置,比如限流、关停、封禁等。

李俊慧建议,直播间相亲在开展相应服务时,要逐步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在确保连线人员身份真实基础上,按照连线人员意愿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或匿名处理,尤其要在直播间或在每次连线时,予以充分风险提示。同时,加强协同治理,避免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

对于在相亲直播间刷礼物的行为,郑宁认为,用户的主动打赏属于正常的直播盈利模式。是否涉及诱导消费,需要看打赏行为有没有违法性、有无涉及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用户打赏,比如主播提供虚假信息,这实际上属于欺诈行为。

“诱导消费并不必然等同于侵权或违法,所有的广告或营销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关注甚至购买某款产品,本质上都属于诱导。”赵占领分析说,至于是否违法主要看诱导的内容是否有虚假、欺骗的成分。

赵占领说,如果红娘主播通过言语确认或者承诺女嘉宾信息属实,并刺激男嘉宾刷礼物,但实际上女嘉宾信息不实,那么就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消费者。用户个人应增强防范意识,在直播间相亲要保持理性、保护个人财产安全。(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刘姣姣 漫画/高岳)

来源:法治日报


劳务仲裁需要什么资料 劳务仲裁需要什么资料和材料

仲裁答辩格式(仲裁答辩书模板)

开个小型婚姻介绍所要办什么手续(开个婚姻介绍所需要多少钱)

两家公司为同一家的证明

1460/简单借款打家人电话吗(借款打电话怎么说容易通过)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两家公司为同一家的证明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5760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7日星期六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