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法律知识学习e

伤保险条例修改(工伤管理办法条例最新版本)

  • 法律知识学习e
  • 2023-01-17 06:40:01
  • 手动整理

本文由伊春律师编辑整理,多位从业6年以上的律师,也非常认可此文的回答,知更鸟-做您学习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

正观评论员 王航

在法律对死亡认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情况下,应从有利于保护职工的立场予以解释

保命还是保工伤赔偿,这是摆在马殿臣家人面前的两难抉择。

6月15日,据媒体报道,哈尔滨某供热公司门卫马殿臣于2021年3月12日凌晨,在公司收发室突发脑出血。送医后,医生断定马殿臣已经脑死亡,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此时,对他的妻子来说,拔不拔掉呼吸机是个无比艰难的决定——拔,意味着丈夫很快会停止呼吸;不拔,则意味着难以被认定为工伤。61个小时后,马殿臣的家人决定拔掉呼吸机。而如她们预料的一样,马殿臣的死没有被认定为工伤。

人社部门及法院均不认定马殿臣的死为工伤或视为工伤,有相关法律作为支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马殿臣的死已超过48小时,显然不符合工伤的相关认定条件。

然而从报道来看,马殿臣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尤其是近一年多来持续从每天下午五点到隔天早晨八点半值夜班。一个本本分分的打工人辛苦工作这么多年,且在值夜班的时候突发疾病,只是因为多抢救了13个小时,就被卡在工伤认定之外,拿不到工伤赔偿,从情理和事实上都让人难以接受。

视同工伤条款的设定,本就彰显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善意。如果在具体实践中无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与当事人突发疾病的关联性,只是机械地执行“48小时限制”的硬杠杠,显然背离了立法的本意,不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让伤者家人陷入保命还是保赔偿的两难抉择。

而检索相关的司法判决,其实也不乏突破“48小时限制”的认定先例。去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起职工抢救时间超过48小时死亡被认定为工伤的典型案例。值得细究的是,该案历经一审、二审、再审,最终当地人民检察院在抗诉时支持了一审法院“视同工伤”的判定,并指出,在法律对死亡认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情况下,应从有利于保护职工的立场予以解释。

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从有利于保护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立场进行解释和认定,而不完全执拗于究竟抢救了多久,无疑更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更满足公众对工伤认定的期盼。但该案历经多次审判,也恰恰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司法机关都能突破“48小时时限”的机械规定,通过事实认定来厘清双方责任,兼顾情理与法理。

这也意味着,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工伤认定的时限重新做出修改,或者至少对“48小时时限”的适用条件进一步细化,诸如有专家建议明确界定积极抢救、抢救的程度、家属的选择权限等。其实2020年,人社部就表示,在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时将更好地实现用人单位利益与职工利益双维护的目标。也期待这一天能够来得更快一些,毕竟,保命还是保工伤赔偿,不该成为摆在家属面前的一道伦理难题,更不该成为两者择一的单选题。



有任何法律问题,点我在线咨询律师

工伤保险条例最新版本(工伤保险赔偿标准表)

关于工伤保险条例解读(工伤管理办法条例最新版本)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伤保险条例修改(工伤管理办法条例最新版本)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2023011729455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猜你喜欢

首页 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