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更鸟 > 物业管理合同

温州金融试点(温州金融机构)

  • 物业管理合同
  • 2023-07-31 11:41:38
  • 0
  • 小付

浙江省温州市是共同富裕的最佳样本。一方面,温州市经济规模处于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29.8亿元,居省内第三位。另一方面,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2022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省内倒数第三,全省26个山区县中温州占了5个。为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温州市中支)构建了“1+11+1+N”的工作推进框架,着力提升金融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安全性,即成立1个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工作领导小组、聚焦打造11项标志性成果、编制1个“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指数”、组织全市数千名共同富裕金融专员参与织密助富网络。

温州市中支始终坚持以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和开放金融的发展,助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聚焦实体经济,保障金融总量供给。紧紧围绕温州130多万个市场主体以及99.5%的民营小微企业,坚持金融为民理念,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落实一揽子“助企纾困”和稳进提质政策措施,全力保障温州实体经济资金要素供给。2022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7个、金额43.6亿元,对42个项目发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6.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落地金额居全省前列。二是聚焦科创属性,构建“专精特新”专属金融服务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暨人才创业一揽子举措方案,建立“万户初创、千户培育、百户示范”的不同梯队白名单,引导银企精准对接。推动银行机构积极打造“小巨人”贷、单项冠军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系列特色信贷产品,落地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2022年末,温州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41亿元,较年初新增114.7亿元。三是聚焦绿色发展,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市政府将绿色金融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制定温州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双碳”领域集聚。2022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698.5亿元,比年初增加568.4亿元。完善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绿色金融产品,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发展。2022年末,全市绿色权益类抵押贷款余额31.7亿元,支持户数120户;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9亿元。完善服务体系,2022年辖内23家法人银行均完成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碳账户”金融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四是聚焦对外开放,拓展跨境金融服务模式。针对温州共有68.8万海外华侨华人、300多个海外温籍侨团的特点,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工作,提高侨胞侨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外债便利化试点、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等工作在温州得到稳妥推进,成效显著。

针对温州山区海岛县众多、城乡收入比较高等问题,温州市中支以助力解决“三大差距”为主要方向,以深化金融普惠为导向,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扩中”“提低”和乡村振兴等路径,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的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均等化。

一是支持缩小收入差距。以民营小微、“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为突破点,助力缩小居民“四种收入”差距。小微金融方面,将首贷户打造成融资畅通工程的重要途径,率先出台首贷户工作方案和专项统计制度,推动市政府出台首贷户扩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并将融资覆盖面拓展至个体工商户,助力提升市场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2022年,全市新增企业首贷户近1.3万户。农村金融方面,在全国首创农民(小微)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仅凭一纸承诺授托即可获得贷款,实现“一诺”贷“千金”。截至2022年末,全市农民和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余额264.5亿元,支持户数11.9万户,可授托资产共计16大类40小类。持续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搭建“三位一体”农户综合信息平台、创设“新农指数贷”,不断盘活“三农”资产,拓宽财产净收入渠道。

二是支持缩小城乡差距。以山区5县为着力点,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台《金融支持温州市山区5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1129”工程,即“一个创新、一个下降、两个高于、九个突破”,加大对山区5县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一县一品”金融创新,形成永嘉民宿经营权质押、平阳“五个鲜”特色产品、苍南特色产业链、泰顺美丽乡村建设、文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区域金融服务示范品牌。

三是支持缩小区域差距。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为根本点,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不均衡问题。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人民币流通生态体系初步建立,各类应用场景逐步贯通,使基层群众能更好地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钱包开立数量(383.9万个)、交易规模(793.4万笔、244.9亿元)均居全省前列。持续优化移动支付环境,积极贯彻落实“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因地制宜拓展和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服务内涵。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农村金融服务站1732家,其中建成共富型金融服务站35家。不断优化数字征信服务能力,将“山区5县共同富裕”等应用场景建设纳入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方案,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不公平问题。截至2022年末,平台已归集28个部门88类5361.7万条数据,助力金融机构精准对接6.2万户企业4396亿元融资需求。

针对金融发展需兼顾效率与安全问题,温州市中支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并通过共同富裕指数构建、共同富裕金融专员下沉等措施,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一是出台系列政策,打造区域一流金融营商环境。2020年以来,温州市中支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打造区域一流金融营商环境建设金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关于打造政治生态优良中支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推进“清廉金融”建设,打造政治生态优良、金融生态优质的“两优”中支,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牵头推进“获得信贷”领域改革,助力金融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温州市政府在2023年3月召开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为典型发言。

二是加强监测分析,科学评价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工作质效。2021年7月,温州市中支基于金融支持经济总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神文明建设、风险治理七个维度38个具体指标编制了“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指数”,加强对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工作监测预警。2022年末,共同富裕指数值为117.4,同比增长4.4%。

三是创新治理模式,精准选派“共同富裕金融专员”。积极探索契合地方特色的金融帮扶模式,联合市委组织部累计派驻两批2322名共同富裕金融专员开展定向帮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助力提升乡村集体和农户的金融获得感。持续深化共同富裕金融专员服务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率先出台金融支持“共富工坊”八大举措,组织开展共同富裕金融专员“进千企走万户”专项活动,形成“一坊一员一机构”的结对机制,为“强村共富”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基层治理落在实处。


从实践来看,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建立与共同富裕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理念、机制和技术,影响了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直接服务于共同富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匮乏。现有金融体系更加侧重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精神文化”“社会和谐”等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其他诉求满足度不高或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存在。现阶段,金融资源配置相对分散,特别是山区县在机构种类、审批权限、金融人才等方面存在典型的区域和城乡差异性,制约了“三农”、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例如,温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设有5家分支机构,但5个山区县中仅有1家。

从金融服务来看,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可能存在冲突,导致信贷歧视、金融排斥等现象仍有发生。共同富裕强调“全体人民的富裕”,虽然以小微、“三农”为主体的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较好,但受诸多因素限制,贷款的覆盖面和可得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防范风险来看,部分群体抵质押物匮乏、自身发展风险较大,叠加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仍会通过设立准入门槛、上收审批权限等方式来规避风险。总体而言,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之间仍未实现有效平衡,金融机构服务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疫情“疤痕效应”、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仍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正面促进作用。洗钱、电信诈骗、征信修复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压力,对实现共同富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效率明显提升,但需警惕因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产生的“数字鸿沟”风险。


健全共同富裕领域的金融供给机制。一是进一步丰富直接融资渠道。围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积极探索各类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分类指导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助力共同富裕。探索设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专项基金,进一步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打造信贷、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共同富裕建设的差异化融资需求。三是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通过资源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等方式,推动缩小“三大差距”。

优化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考评机制。一方面,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普适性、全面性的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分机构、分区域等多维度监测分析运行机制,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工作成效;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对助力共同富裕成效较好的分支机构,在信贷投放、产品创新、审批权限、不良处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健全区域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风险控制模型,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平衡好共同富裕领域的金融服务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二是构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投资理财和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群众财产收入出现“减损”,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以数字金融助力金融治理环境建设,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区域金融环境治理效能,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守护好共同富裕的成果。

(责任编辑 植凤寅)

<

金融为器(金融为器 创新为魂)

嘉兴金融(嘉兴金融中心)

金融2016(金融2023)

西安国际金融中心(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方案)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温州金融试点(温州金融机构)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371571.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8月08日星期一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首页 找律师